封神:伯邑考遇难之阴谋论解析
原标题:封神:伯邑考遇难之阴谋论解析
伯邑考是西伯侯姬昌的长子,当西伯侯姬昌前往朝歌的时候,就已经算到自己将有七年之灾,所以就让自己的长子伯邑考摄政。姬昌嘱咐西周众臣不要去朝歌为自己奔走,因为七年之后自己自然脱难归来。他特别吩咐伯邑考按照以往规则行事,不要改变规章,文有散宜生,武有南宫适,用心处理政务,静等自己回归即可。那么为什么伯邑考最后还会赶赴朝歌,以至于命丧商都呢?这里面恐怕有复杂的权术斗争隐含其中。
长子
伯邑考是西伯侯姬昌的长子,也是西岐法理上的继承人。也就是说,一旦姬昌过世,伯邑考就会成为新的西伯侯。封神演义书中一开始,女娲娘娘吩咐轩辕坟三妖潜入皇宫破坏成汤江山根基的时候就说过:
“三妖听吾密旨!成汤气运黯然,当失天下;凤鸣岐山,西周已生圣主。天意已定,气数使然。你三妖可隐其妖形,托身宫院,惑乱君心;俟武王伐纣,以助成功,不可残害众生。事成之后,使你等亦成正果。”
这里说的“凤鸣岐山,西周已生圣主”指的一定是未来的武王姬发,而不是文王姬昌或者伯邑考,那么这样一来伯邑考就成了姬发上位的障碍了。所以按照天意来说,伯邑考也必须被除掉,否则武王伐纣的大业也就完成不了了。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让伯邑考成为圣主,将来执行兴周灭商的大业呢?这还要从伯邑考的性格为人来说。
主见
封神世界中的伯邑考有些像他的父亲姬昌,虽然也期盼西周能够兴旺发达,但并没有以臣伐君,以下犯上的想法。虽然纣王杀了伯邑考,并且把伯邑考做成肉饼赐给姬昌吃,姬昌很痛苦,但并没有举起反旗为伯邑考报仇的想法。姬昌难道没有恨吗?他当然有!对于纣王他一定是恨之入骨的,但他不能表现出来。因为在封神世界中,姬昌是一个相当爱惜羽毛的人。所以只要他活着,他就不会让西周举起反旗,给自己赢来一个反叛的帽子。所以他为西周聚拢了姜子牙等人才,为自己儿子姬发反商打下基础,但他不会去执行,而是让儿子去执行。
伯邑考也是这样,他是一个相当有主见的人。从他前往朝歌为父赎罪这一行为就可以看出,对于西周群臣包括祖母兄弟等人的劝说一律拒绝,执意前往朝歌赴险就可以知道,一旦伯邑考继承西伯侯大位,他也不会成为别人操纵的傀儡。姬发就不一样了,在封神世界中姬发就是一个唯唯诺诺毫无主见的人。姬发的一切行为都是听从姜子牙的安排,即使姬发有不同意见,姜子牙也会联合群臣“劝说”姬发放弃自己的想法。换了伯邑考,只要伯邑考认为是对的,恐怕根本不会听从姜子牙的安排。这样一个有主见的人,是不符合后续反商封神的需要的,所以伯邑考是一个障碍。
操作
从伯邑考的整个表现来看,他是一个标准的儒家思想培养出来的人,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恪守儒家三纲五常的规则。三纲五常五常最重要的就是忠君爱国,所以伯邑考管理下的西周会是一个安安分分的诸侯国,不会起兵反商的。所以在姜子牙去西岐之前必须先让伯邑考让出世子的地位。于是一场天道安排的操作就开始展开了。
伯邑考决定前往朝歌的时候,西周能决定伯邑考此行成败的是两个人。一个是文王姬昌的母亲,伯邑考的祖母太姜,另一个人是散宜生。太姜会先天神算,可以预知事情的成败,可以预知祸福。很可惜,太姜没有为伯邑考演算一下此行的吉凶。另一个人散宜生就更关键了,他是文臣之首,也是负责对外关系的老手。伯邑考此行的关键是什么,散宜生应该很清楚。只要给朝歌权臣费仲尤浑足够的好处,释放姬昌就是相当容易的事。但散宜生没有为伯邑考的出行做任何准备,也没有提醒伯邑考相关事宜。所以伯邑考到了朝歌,直接找到了比干,根本没理费仲尤浑的茬。
西伯侯姬昌到了朝歌都知道给费仲尤浑送礼,但伯邑考没有。一方面是因为伯邑考经验不足,另一方面也是散宜生等人不尽心。或者说散宜生本就是姬发的党羽,根本就没想过帮一下伯邑考。伯邑考在朝歌碰壁,最后被纣王砍为肉酱,这说明伯邑考的情商太低了。一件本来不是特别难的事儿被伯邑考给办砸了。对于这样的结果,姬发等人可能还暗里欢喜呢。姬发继承西周大业的绊脚石终于被搬开了。
尾声
看完文章,还可以用支付宝扫描下面的二维码领取一个支付宝红包,目前可领1-88元不等
除了扫码可以领取之外,大家还可以(复制 720087999 打开✔支付宝✔去搜索, h`o`n.g.包哪里来,动动手指就能领)。
看下图所示是好多参与这次活动领取红包的朋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