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破国外垄断的白羽肉鸡 究竟是怎样育成的?
原标题:打破国外垄断的白羽肉鸡 究竟是怎样育成的?
快餐店里的炸鸡,市场上的鸡肉肠,还有鸡胸、鸡腿、鸡翅等冰鲜分割产品,都来自于一种特殊的肉鸡——白羽肉鸡。
“广明2号”白羽肉鸡新品种。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供图
在当前,我国白羽肉鸡每年的出栏量为50亿只,全产业链的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,而在过去几十年中,白羽肉鸡的祖代种鸡,几乎全部依靠进口。
育成我们自己的白羽肉鸡品种,是唯一打破引进依赖的办法。
12月3日,农业农村部公布了3个国产快大型白羽肉鸡的新品种,“圣泽901”“广明2号”“沃德188”,这意味着,我们在引进40年后,终于有了自己的白羽肉鸡,打破了国外企业对白羽肉鸡产业的垄断,突破了种源卡脖子的问题。12月3日下午,新京报记者采访了“广明2号”的育种家之一、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赵桂苹,请她讲述了中国白羽肉鸡突破卡脖子问题的故事。
12月3日下午,新京报记者采访了“广明2号”的育种家之一、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赵桂苹,请她讲述了中国白羽肉鸡突破卡脖子问题的故事。新京报记者 王巍 拍摄 制作
鸡肉越来越多,是现代科技的成就
在今天的肉类市场上,鸡肉似乎是从来都不缺少的产品,因此,即便是遇到禽流感等影响生产的因素,市场上的鸡胸、鸡腿、鸡翅等冰鲜鸡肉,价格波动的幅度,也远低于其他肉类的价格波动。
鸡肉怎么会这么多,怎么会这么便宜?
事实上,这得益于一类特殊的肉鸡——白羽肉鸡。这是一种使用现代育种技术,历经百年不断改进,专为提供肉类蛋白而育成的肉鸡。
赵桂苹介绍,白羽肉鸡的育种历史,已有百年之久,在百年之中,育种家们不断选育那些生长速度快、产肉率高、消耗饲料少的肉鸡,加以培育和杂交,同时更新和改进饲养技术,让白羽肉鸡的特性越来越明显。
在今天,一只商品用的白羽肉鸡,从出生到出栏,只需要40—42天,可以长到2.5公斤左右,消耗的饲料只有体重的1.5—1.6倍。而且,同期出栏的体重,还在每年以50克左右的速度提升。
这样的品种,不是一次性育成的。一些历史数据,记录了白羽肉鸡的“进化史”,1935年,肉鸡成长到1.3公斤的体重,需要耗费90天。到1986年,长到1.8公斤只需要45天。2005年修订的《中国商品肉鸡生产技术规程》中,肉鸡42天的体重,达到2.42公斤。
“白羽肉鸡是现代科技的结晶。”赵桂苹说,“曾经有一段时间,社会上对白羽肉鸡有很多误解,甚至有谣言说养鸡场里养的是怪物。事实上,传言中那些四只腿、六只翅膀的怪物,是不可能出现的。白羽肉鸡的选育,是一个投入巨大、时间漫长的过程,在百年之中不断改进的。简单来说,在育种方面,育种家们会不断选择生长性能更好的鸡加以培育和杂交,一代代改良,永不停息。在饲料方面,饲料的配比越来越精准,总共40天左右的生长期,饲料配比方式要换好几次,每个生长阶段都不同。在管理技术上,严格控制生长环境,消杀病菌,防治疾病。保证它在最健康、最安全的环境中生长。”
育种场内的白羽肉鸡。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供图
源头受制于人,千亿市场被卡脖子
上世纪80年代,中国改革开放后,工厂化养殖也最先在鸡类养殖中出现,适合工厂化养殖的白羽肉鸡,也是在那时候引进中国的。
因为管理标准成熟、生长快、出肉率高、饲料消耗少,白羽肉鸡很快成为肉鸡供应的主要品种,占据了肉鸡市场的半壁江山。所有鸡肉加工制品、分割鸡、快餐炸鸡等,都使用白羽肉鸡。
肉鸡市场的另外一半,是黄羽肉鸡,黄羽肉鸡统治着传统食用方法的市场,比如炖汤、白切鸡、扒鸡等。
“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,面对的是不同的市场和需求。白羽肉鸡更重要的功能是提供肉类蛋白,数量很大,生长很快。黄羽肉鸡则满足传统的烹调方式。至于风味,是比较个性化的体验,各自有各自的特点。”赵桂苹说。
40多年中,肉鸡养殖,尤其是白羽肉鸡的养殖,已经成为我国畜禽养殖中,现代化程度最完备的产业之一。
赵桂苹介绍,“从父母代种鸡的生产,到商品鸡的养殖,到各种肉制品的加工,白羽肉鸡在中国的产值,目前达到1500亿元左右。但问题是,这个1500亿的产业,在之前几十年中,种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。”
种源的依赖性究竟有多高?赵桂苹告诉记者,“猪、牛等,一般都是进口一部分核心种群,回来后我们自己繁育。但白羽肉鸡的祖代种鸡,全部是进口的。”
从祖代种鸡到商品鸡,白羽肉鸡要经过三代繁种,赵桂苹介绍说,“我们进口的,主要是祖代的种鸡,进口之后,用祖代杂交成为父母代,父母代再一次杂交,就是商品鸡。”
当前我国市场上的白羽肉鸡,主要是四系杂交而成,这意味着,祖代的进口,每一套,都需要四系具备。“当前,我们每年进口的祖代鸡,在80万-120万套左右,每套的常规价格在300元左右。”
这些祖代鸡,主要来源于德国EW集团旗下的安伟捷公司和美国泰森集团拥有的科宝公司,主要品种包括AA、科宝、罗斯等,两家公司的祖代鸡,占据了全球99%的市场。
在我国,正常生产情况下,每年要引进80万—120万套的祖代鸡,存栏7000多万套父母代种鸡,出栏50亿只商品鸡。
赵桂苹介绍,祖代种鸡从雏鸡引进到淘汰,只有1年半左右,此后生产性能降低,必须更新换代,所以祖代种鸡需要年年引进和更新。
育成白羽肉鸡,不只是市场需求
种源受控,不仅仅意味着,每年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,更麻烦的是,如果遇到市场波动,影响可能波及整个产业链。比如禽流感、国际贸易问题等。
一份中国农科院提供的数据显示,近30年来,我国禽肉市场增长迅速,年复合增长率为6.86%,鸡肉已经成为第二大肉类消费品。2020年,我国鸡肉总产量为1865.6吨,其中,白羽肉鸡占比52.4%。
但这个庞大的市场,最重要的祖代种鸡,掌握在国际垄断企业手中。
赵桂苹告诉记者,在种源进口困难的时代,曾经有企业家,花费巨额的资金,包机从国外运回进口的种源。
其实,在很早以前,我国就有科研人员及养殖企业,在培育自己的白羽肉鸡。1986年,我国农业部门就在甘肃建设种鸡场,引进法国原种鸡进行育种,1987年,一家中外合资的企业成立,并在后来育成了自己的白羽肉鸡,到2002年,在肉鸡种鸡市场上,占据55%的份额。
然而,这种国内育成的种鸡,最终因为抗病性等问题,黯然退市。白羽肉鸡种鸡的市场,重新被国外垄断企业占据。
但育成白羽肉鸡的努力并没有中断。
2010年,我国多个单位和企业重新启动了白羽肉鸡育种的工作。此次育成“广明2号”的单位之一广东佛山新广农牧就是其中之一,也是2010年率先启动白羽肉鸡育种的企业。
到2019年,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国家畜禽联合攻关计划,白羽肉鸡是重点攻关的对象。
赵桂苹就是负责攻关的研究者之一。她告诉记者,她在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接触白羽肉鸡,2014年,我国启动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时,她已经开始了白羽肉鸡育种的研究。
到2021年12月3日,由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广东佛山新广农牧共同育成的“广明2号”通过国家审定,这场突破国际垄断企业卡脖子的攻坚战,终于踏出了胜利的第一步。
新品种培育,从一个“芯片”开始
这场育种的攻坚战,格外的复杂和艰难。
赵桂苹告诉记者,杂交育种需要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筛选,在不断地杂交中,发现性能优质的资源,一代代地培育,才有可能育成一个被市场所接受的品种。
“简单来说,首先要找到那些本身就具备某些性能的鸡,比如生长快的,或者抗性好的,然后把这些资源进行杂交,在杂交后代中,再一次选择具备优良特性的,继续杂交,这个过程非常漫长,一般来说,在成熟的育种领域,育成一个新的肉鸡品种需要5年左右。更何况我们还要在全新的基础上去突破。”赵桂苹说。
育种素材是难题之一,白羽肉鸡的纯系,主要产于美国等国家,如白洛克,是白羽肉鸡主要的母系之一。
在我国,生长快的本土资源并不丰富,这也成为我国白羽肉鸡育种的主要难题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,第一靠引进,第二依靠大数据筛选。
是如何用更短的时间,在广泛的资源中,筛选出育种所需要的资源呢?在国外,白羽肉鸡经历了百年的筛选和育种,又使用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,想要在短时间内赶上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好在,我国育种科技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梯队,现代育种科技的发展,为育种提供了更便捷的工具。
赵桂苹告诉记者,他们研发了一款育种“芯片”,使用基因组技术,对各种资源的基因位点进行对比和选择,可以用最快的速度,鉴定和筛选出育种所需要的资源。“举例来说,我们确定了5万个位点,加以对比,就能找出来哪些和生长速度有关,哪些和产肉率有关,哪些和饲料转化率有关,这就省去了大量筛选的时间。”
“京芯一号”鸡55K SNP育种芯片。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供图
除了技术层面的难题,资金、场地等同样是需要克服的困难。白羽肉鸡是一种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品种,对养殖环境和生物安全要求比较高。据介绍,在准备育种之初,和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的新广农牧,就投入了3亿元,建设了一个占地3000亩的标准化育种场,“白羽肉鸡的育种,需要极高的生物安全级别,光维护这个环境,每年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此外,育种需要广泛的种群,在育种场中,常年养殖着2万-3万只鸡,这些鸡的养殖,又需要大量的投入。”
占地3000亩的标准化白羽肉鸡育种场。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供图
通过审定后,育种才刚刚起步
所有的努力,终于获得回报。
此次,“广明2号”和另外两个品种的育成,意味着白羽肉鸡种源,终于突破国外垄断企业的掌控。
赵桂苹告诉记者,此次通过审定的3个品种,其品质,是对标国际市场的,也就是说,3个品种的生长速度、产肉率、料重比(饲料体重比)等,都能和国际上的品种持平,“如果我们育成的品种比别人的性能差,显然也不可能得到市场的认可,养殖户也不会去养。”
以“广明2号”为例,肉鸡42日出栏体重达到2.8公斤,料重比1.65以下,胸肌率24%,主要生产性能,都可以和国际品种持平,且在料重比和肉品质方面,更具优势。
因为在本地生产,无需关税、跨国运输等费用,国产白羽肉鸡还具有生产成本上的优势。
事实上,因为在品种审定之前所需要的中试等,当前已经有一部分国产的白羽肉鸡种鸡开始生产,并在市场上占据了10%左右的份额。到2035年,国产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60%的目标并不难。
不过,品种的育成,并不意味着育种工作的结束,恰恰相反,育种才刚刚开始。
“育种是一个不断选育的过程,国外大企业的白羽肉鸡,也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现在这些性能的,比如生长周期,最开始90天,现代普遍以42天为标准,周期内的体重,也在也不断提升,消耗饲料,则在不断减少”,赵桂苹说,“对我们来说,也是如此,育种是一个科技含量极高的产业,同时也有科技发展更迭速度很快的特点。国外的白羽肉鸡,在不断改良,我们自己的,肯定也需要同时进步,否则,可能再次出现被国外企业垄断的现象。”
此外,作为育种素材的肉鸡,也需要不断纯化,“这些素材,其实都是活的鸡,它们是有寿命的,要不断地繁育,但繁育的后代,是否和上代一样,具备某些育种需要的特质?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精力,保持它的特性,甚至纯化这些特性。”
生产越标准,鸡肉产品就越安全
作为肉鸡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之一,白羽肉鸡有着更广阔的未来。
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,到现在,不到40年的时间里,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鸡肉第二大生产国。近些年来,鸡肉等白肉的消费,在肉类消费中越来越多。
但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鸡肉消费在全部肉类消费中的比例,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。
“鸡肉更符合健康饮食的需求,比如健身餐中的肉类,主要是鸡肉”,赵桂苹说,白羽肉鸡最主要的功能,是提供足够数量的肉类蛋白。同时,也可以作为健康饮食的选择。所以,鸡肉未来的市场会更大。
对消费者来说,在市场上买到便宜且大量的鸡肉,在今天已是常态。而做到这一切的,是现代科技。
“白羽肉鸡的生产,是一个标准化极高、科技含量也非常高的产业”,赵桂苹说,“和一般农家的养殖不同,白羽肉鸡,在饲料配比、温度、湿度、卫生等各个方面,都有一整套完善而严密的体系,其目的就是用最低的成本,生产出最多最安全的鸡肉。”
在全套科学的养殖标准下,市场上的白羽肉鸡,食品安全的水平也更高,赵桂苹说,过去可能有人觉得快速长成的鸡肉不安全,其实完全是误解。恰恰是因为标准化的程度更高,养殖规模越来越大,安全程度也越来越高。
“一般的小养殖户,很难达到白羽肉鸡的养殖标准,在今天,小养殖户其实是越来越少的,有些养殖户,虽然被称为养殖户,但其规模,远远超过了以往,比如一位山东的养殖户,他1年养殖2000多万只白羽肉鸡。”
此外,全面禁抗之后,安全生产的标准变得更加严格,赵桂苹说,“在今天,我们的食品安全程度,是历来最高的。白羽肉鸡养殖中,因为养殖规模的庞大,管理标准的严格,安全程度尤其高。所以,不用因为鸡肉很多很便宜,就担心安全问题。”
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影/视频制作 王巍
编辑 唐峥 校对 张彦君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
看完文章,还可以用支付宝扫描下面的二维码领取一个支付宝红包,目前可领1-88元不等
除了扫码可以领取之外,大家还可以(复制 720087999 打开✔支付宝✔去搜索, h`o`n.g.包哪里来,动动手指就能领)。
看下图所示是好多参与这次活动领取红包的朋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