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巳节是每年什么时候?到了这天都有哪些风俗习惯?
上巳节是每年的三月三日,到了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有相应的风俗习惯。上巳节作为一个古老而浪漫的传统节日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。它在岁月流转中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,吸引着人们去揭开其神秘面纱,探寻它的起源、时间以及那些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。
一、上巳节的时间变迁
上巳节,最初时间在清明节前后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 。“巳日”中的“巳”是十二地支之一,这一计时方式体现了古人对时间和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 。但由于每月第一个巳日的时间不固定,为了方便和统一,魏晋以后,上巳节被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 。
在古代,上巳节的地位举足轻重,它和春节、寒食节、清明节等一样,都是重要的传统节日 。像在唐代,上巳节更是备受推崇,成为官民共同欢庆的盛大节日,人们倾城而出,尽享春日美好 。尽管宋代以后,在多数汉族居住区上巳节逐渐走向衰落,但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,它依旧是一个隆重且盛大的节日,至今仍被人们热烈庆祝 。
二、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
1、祓禊沐浴,驱邪祈福:上巳节最初是一种水边祭祀活动,称为“修禊” 。人们来到水边,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沐浴,洗濯身体,以驱疫辟邪、祓除疾病、除去旧年的不祥 。这一习俗起源甚早,在周朝时就已存在,反映了古人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。当时,人们认为水具有神奇的净化力量,香草又能驱邪,通过祓禊沐浴,能让身心得到净化,迎接新的开始 。比如,屈原在《九歌·云中君》中就有“浴兰汤兮沐芳,华采衣兮若英”的描述,其中“浴兰汤”便是上巳节祓禊沐浴习俗的体现 。
2、曲水流觞,诗意雅聚:曲水流觞是上巳节极具诗意与雅趣的活动 。人们坐在弯曲的水流两旁,把酒杯放在上游,让它顺流而下,停在谁的面前,谁就要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,并赋诗一首,否则会被罚酒三杯 。这一活动在魏晋时期尤为盛行,成为文人墨客展示才情、交流思想的绝佳机会 。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,王羲之与谢安、孙绰等一众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曲水流觞活动,众人饮酒赋诗,王羲之将这些诗作汇集成册,并写下了千古名帖《兰亭集序》 。这一盛会不仅让曲水流觞的习俗广为人知,也让《兰亭集序》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,后世文人纷纷效仿这种风雅的聚会方式 。
3、祭祀高禖,祈愿生育:在古代,人们会在郊外祭祀高禖,他是主管人类婚姻和生育的神 。在上巳节祭祀高禖,表达了人们祈求生育子嗣、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望 。临水浮卵、曲水浮绛枣等祭祀活动也与之相关,人们将煮熟的鸡蛋或熟透的红枣投入河中,任其飘浮,下游的人拾到食用,认为这样可以获得生育的祝福 。这些习俗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繁衍的重视和对家族延续的期盼 。
4、春日踏青,邂逅浪漫:暮春三月,草长莺飞,正是踏青的好时节 。上巳节期间,人们相邀外出踏青,欣赏春天的美景,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。同时,这也是青年男女相互结识、交流感情的好机会,上巳节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 。《诗经·郑风·溱洧》中就描绘了上巳节时,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相聚,互赠芍药表达爱意的场景 :“溱与洧,方涣涣兮。士与女,方秉蕳兮。女曰观乎?士曰既且。且往观乎!洧之外,洵訏且乐。维士与女,伊其相谑,赠之以勺药 。”在美好的春光里,他们漫步花丛,互诉衷肠,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。
5、品尝美食,春日滋味:上巳节也有着独特的饮食习俗 。在中国江南地区,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,民谚有“三月三,荠莱赛灵丹”“春食荠莱赛仙丹”的说法 。荠菜,这种春日里常见的野菜,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,与鸡蛋一起煮食,既美味又养生 。在部分农村地区,还有香椿芽拌面筋、嫩柳叶拌豆腐、小葱炒面条鱼、芦笋烩鲜鱼等必备佳肴 。这些美食不仅是节日的特色,也体现了人们对春日食材的巧妙运用和对生活的热爱 。
如今,虽然时代变迁,但上巳节的一些习俗依然在民间延续 。在广西壮族地区,三月三被称为“歌圩节”,人们举办盛大的歌会,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传情达意,还会进行碰蛋、抛绣球等活动,热闹非凡 ;侗族的“花炮节”同样在三月三举行,抢花炮、斗牛、斗马、对歌、踩堂等活动精彩纷呈,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。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对上巳节的传承,让这个古老的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。
写在最后:
上巳节,这个承载着千年文化的传统节日,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 。它的时间流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,它的风俗习惯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。在现代社会,我们应当重视和传承这一古老节日,让它的文化魅力代代相传,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。
看完文章,还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下载快手极速版领4元红包
除了扫码领红包之外,大家还可以在快手极速版做签到,看视频,做任务,参与抽奖,邀请好友赚钱)。
邀请两个好友奖最高196元,如下图所示: